產(chǎn)品中心
聯(lián)系我們
電話:13600782571
郵箱:
地址:福建省惠安縣黃塘鎮(zhèn)德惠路1號A區(qū)會館副樓9樓
石雕主要是指以花崗巖、大理石、葉蠟石等天然石料,運用圓雕、浮雕、透雕和線刻等技法雕刻的各種形象的藝術(shù)欣賞品和實用品。從其用途上看,一是用于建筑構(gòu)件和裝飾,如臺基、柱礎、欄桿、門闕、牌坊、石獅、石人、石獸以及栓馬樁等;二是為宗教服務的神佛造像;三是供室內(nèi)陳設的欣賞品和具有實用功能的生活用品,如案頭擺件、硯臺、以及蒜臼、壓石等。
中國雕刻藝術(shù)的開篇就是從石雕開始書寫的。原始社會的石器,從雕刻造型的意義上說,雖屬實用品,但可以說是人類最早的雕刻。商周時期開始出現(xiàn)了單件的石質(zhì)人物、動物雕塑,其造型樸實厚重,用刀簡潔豪放,可以看出當時工匠們的雕刻技藝已經(jīng)達到一定水平。
我司作品:青石石雕麒麟
漢代
石雕工藝十分發(fā)達,—般多為陵墓石雕和墓室裝飾。漢代石雕按表現(xiàn)方法可分為圓雕和平雕兩大類。圓雕往往利用石頭的自然形狀,略加刻飾,既表現(xiàn)出物體的形象特征,又具有質(zhì)樸古拙的裝飾效果,多表現(xiàn)為陵墓神道的石獸、人俑等。以陜西興平霍去病墓前的“馬踏匈奴”和臥獸等大型石刻群雕為代表,其氣勢雄偉壯觀,風格古樸豪邁,是西漢石雕的經(jīng)典之作。平雕,即平面浮雕,有平面陰刻、平面陽刻等幾種形式。東漢墓室、祠堂等建筑的石壁上盛行這種平面浮雕裝飾,內(nèi)容有歷史人物、神仙故事、社會生產(chǎn)和生活等。由于多為淺浮雕,起伏不很明顯,因此又被稱為“石刻畫”或“畫像石”,流行于全國各地,以河南南陽畫像石為典型。畫像石通常是作為建筑裝飾鑲嵌在祠堂、陵闕和墓室內(nèi)的墻壁上。畫像石題材多樣,內(nèi)容豐富,有反映莊園、車行、聚會、宴飲、戰(zhàn)爭、樂舞、雜戲、作坊、狩獵、手工勞作等現(xiàn)實生活場面,還有描繪禽、獸、魚、蟲、日、月、星、山川、草木等自然景物以及各種建筑的圖形與裝飾圖案。風格質(zhì)樸厚重,古拙博大。
南北朝、隋唐時期
石雕藝術(shù)有重大的突破和進展,除了作為建筑的石柱礎石、陵墓的石獸雕刻之外,在佛教藝術(shù)盛行的時代里,石雕佛像成為重要的藝術(shù)工程,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在這些石窟中,蘊藏著上萬尊大小不等的石雕佛像,不僅有帝王捐資供養(yǎng)的尊像,也有民間集資捐造的佛像,將宮廷與民間藝術(shù)融會于一堂,或雄壯、或古拙、或秀媚、或奇巧,風格不一。同時,建筑石刻、陵墓石雕也有很高成就,大量的護墓石獸雕塑(如南朝石辟邪)、建筑石雕裝飾(如橋梁、佛塔建筑)充分發(fā)揮了這一時期工匠們的聰明才智。昭陵六駿是唐代石雕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優(yōu)秀的匠師通過巍然屹立、款段徐行和騰驤飛馳等姿態(tài),以浮雕的形式,巧妙而純熟地運用流暢強韌的弧線和犀利挺勁的直線,剛?cè)嵯酀?勾畫出駿馬雄壯勁健的體格和堅強剛毅的氣質(zhì)。
宋元明清時期
雕刻藝術(shù)向世俗化發(fā)展。民間信仰的興盛和佛道尊像人物的大量雕刻,雖然使石雕技藝得以延續(xù),但是與木雕相比,已漸趨衰弱了。由于石雕是屬于昂貴的質(zhì)材,若非寺廟或巨府宅第,是無法雇工發(fā)包制作的;再則,石雕的施工耗費時日,成品搬運不易,而且表現(xiàn)的精細度與作品零組件的整合,都不及木雕的精巧與靈活。加上歷代鑄像技術(shù)的不斷改良,使得石雕佛像逐漸被取代。然而明清兩代的建筑裝飾石雕十分流行,尤以遍及各地的石牌坊最為著名,如山東單縣百獅坊和百壽坊、山西原平朱氏牌坊、福建仙游陳氏牌坊和河北曲陽大石牌坊等。
石材是傳統(tǒng)建筑不可或缺的材料,因此石雕匠師對于建筑來說,仍有其相當?shù)闹匾?。中國傳統(tǒng)的大木作建筑,又屬于“臺基建筑”,也就是先建造夯土臺,作為大木建筑的地基。夯土臺的外圍需要石條來環(huán)繞及鞏固,較為講究者,便使用精美的浮雕石板。另外,為了兼顧臺基的排水工程,以防止土石的流失,便在臺基四周的出水部位,裝飾有蟠龍的頭部造型,所以當?shù)鼗^多時,便形成蟠龍出水的壯觀場面。與臺基有關的石雕裝飾還有欄桿的柱頭、正殿臺階中間的“御路”,不過這些裝飾的工作,可能必須在整體完工后才能實施細部裝修。欄桿的柱頭表現(xiàn),有的是刻成小石獅,有的則類似筆頭、蓮花包及繡球的模樣;至于御路,是臺基與地面接觸的斜坡,但增添了云龍搶珠等紋飾,兼具有防滑及美觀的作用。
我司作品:水缽景觀工程
夯土臺大致完成以后,接著要進行“安礎立柱”的工作。首先在土臺上安置“柱珠”,也就是柱下的“柱礎”,其主要的功能是用來固定和撐托柱身,特別是可以隔絕木柱與地面的接觸,以免來自地下的濕氣腐蝕了柱體的根基。位于出入門口的柱體,下方會置放類似方形石枕,尤其是在三川殿正中的位置,則還有“抱鼓石”或“石獅”的搭配。抱鼓石的造型多以螺紋為表現(xiàn);石獅則為對獅相向造型,左雄右雌,形象各異。
至于柱體的本身,大部分是采用木柱為主,但在寺廟或巨府宅第之中,為了凸顯柱身所在階層的不同,會在三川殿或正殿的重要位置,以數(shù)對石柱作為主要構(gòu)件。石柱的造型表現(xiàn)有八角柱及圓形柱,除了對聯(lián)題字外,也雕刻各種人物花鳥,但最具特色者,是雕刻龍形盤繞的造型,又稱為“龍柱”。龍是傳說中的神獸,可以飛翔天空、沉潛水中,故將虛幻無常的龍身,表現(xiàn)出圍著柱體盤旋回繞,使得原本只是靜態(tài)的石材建筑構(gòu)件,轉(zhuǎn)變成充滿沖霄飛躍的動態(tài)感。
明清時期
石雕建筑裝飾以徽州最為知名。石雕作為傳統(tǒng)“徽州四雕”之一,在徽州城分布很廣,類別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門墻、牌坊、墓葬等處的裝飾,題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主要是動植物形象、博古紋樣和書法,至于人物故事與山水則較為少見。在雕刻風格上,浮雕以淺層透雕與平面雕為主,圓雕整合趨勢明顯,刀法融精致于古樸大方,沒有清代木雕與磚雕那樣細膩繁瑣。
徽州石雕取材來源主要有二:一是青黑色的黟縣青石,二是褐色的茶園石,色澤有別,觀感亦有差異。具有代表性的有黟縣西遞村宅居和胡文光刺史牌坊、休寧縣汪由敦墓地諸處的石雕。石雕精品比較常見的是宅居的門罩、院墻的漏窗和各種石牌坊。西遞村“西園”中有一對漏窗,左為松石圖案,奇松從嶙峋怪石上斜向伸出,造型剛勁凝重;右為竹梅圖案,彎竹頂勁風,古梅枝婆娑,造型婀娜多姿,做工精美至極,堪稱石雕藝術(shù)精品。歙縣北岸吳氏宗祠天井水池后壁上方,鑲嵌著一幅石雕百鹿圖,由9塊石料雕就拼成,景物繁多,采用圓雕、透雕、浮雕技巧造型,形象生動,工藝精湛,可謂徽州石雕一絕。
清代,雕刻藝術(shù)盛行求新、求奇、求精的風尚,石雕工藝在本質(zhì)上也顯示出這一典型風格,其作品極為注重工藝性和鑒賞性,往往技藝卓絕。湖南芷江天后宮的石雕就是這一時期典型的代表作。石雕主要集中在天后宮的門樓石坊之上,以油綠帶青的層石為料,圓雕、半圓雕、鏤雕、高浮雕等多種手法相結(jié)合,造景繁復,有“漁樵耕讀”、“琴棋書畫”、“八仙過?!?、“三星弈棋”、“麻姑獻壽”、“雙龍戲珠”、“獅子繡球”、“丹鳳朝陽”、“武漢三鎮(zhèn)”、“洛陽橋觀”等95幅圖畫,精雕細琢,巧奪天工,風格繁縟。
清代民間小件石雕藝術(shù)品比較流行,一般多為文玩和小件陳設品,較為著名的石雕有青田石雕、壽山石雕、菊花石雕等。
青田石雕產(chǎn)于浙江青田,相傳始創(chuàng)于南宋,最初是刻制印章,以后品種逐漸增多,有筆架、水盂、硯臺等各種實用品及山水、花卉、佛像等欣賞品。清代極為流行,傳統(tǒng)作品以“葡萄山”最富特色。青田石雕以鏤雕見長,兼有圓雕、浮雕等。根據(jù)不同表現(xiàn)對象,運用鑿、戳、鏟、刨、鏤、雕、刻、刮、鉆、刺、銼、磨等不同技法,依形布局,取勢造型,依色取巧,因巧施藝,精雕細刻,不留刀痕,以光潔為能事。尤其對天然俏色、透明白色的利用更具風采。其風格是構(gòu)圖豐滿,富有濃厚的裝飾趣味。
我司作品:石牌樓
壽山石雕因其所用石材產(chǎn)于福建福州市郊的壽山而得名。壽山石質(zhì)色澤溫潤優(yōu)美,以“田黃石”最為名貴,有“一兩田黃一兩金”之說。壽山石雕始于南朝,明代時以印章獸鈕雕刻而聞名;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間,雕刻名家輩出,人物、獸鈕雕刻冠絕當時,精品多為宮廷收存。壽山石雕分圓雕、浮雕、鏤雕、薄意和印鈕五大類。品種有花果、人物、動物、山水等陳設品和印章、文具、煙具、花瓶等實用品近千種,以具有閩南特色的荔枝、雪藕、佛手、蟹簍、葡萄等為題材的裝飾品最為著名。壽山石雕的藝術(shù)特色是因勢造型,因色裝飾,風格樸實,不過于剔透,做到繁簡對比。
菊花石雕是湖南瀏陽所產(chǎn)的石雕工藝品,因石中有形如秋菊的白色晶瑩花紋而得名。清乾隆時開始用它作為雕刻材料,制作筆筒、筆洗等文具,清末發(fā)展為花屏、桌面等家具的裝飾。菊花石雕能利用石材天然的形、紋和色,運用浮雕、圓雕、透雕和多層次鏤空雕等多種手法,形態(tài)生動,風格秀美。
- 2023-02-14 雙層惠安芝麻灰八角涼亭建成
- 2022-09-03 禪意景觀石雕小沙彌樣式圖片大全
- 2022-08-26 歐式石材羅馬柱 別墅大理石羅馬柱
- 2022-08-19 羅源青石雕龍柱 寺院盤龍柱雕刻
- 2022-08-05 廣場石材欄桿定做 石雕欄桿雕刻——晉江吾悅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