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品中心
聯(lián)系我們
電話:13600782571
郵箱:
地址:福建省惠安縣黃塘鎮(zhèn)德惠路1號A區(qū)會館副樓9樓
中國古代建筑史
第一章 中國古代建筑發(fā)展概況
第一節(jié) 原始社會建筑
第二節(jié) 奴隸社會建筑
第三節(jié) 封建社會前期建筑
第四節(jié) 封建社會中期建筑
第五節(jié) 封建社會晚期建筑
第一節(jié) 原始社會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紀)
第一節(jié).舊石器時期的建筑
1.文化背景:上古傳說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神農(nóng)氏
“中國”——堯舜禹時人們認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經(jīng)》
“華夏”——春秋時中國人統(tǒng)稱為“華”或者“諸華”,異族人稱為 “夷”中國西部稱為夏,東部稱“東夏” ——《中國通史》
“朝代”——一個家族統(tǒng)治天下的一段時間
逐鹿之戰(zhàn)——遷徙、戰(zhàn)爭、聚合中 產(chǎn)生
具有多根系、多元性
2.居住狀況:
近水。
洞口標高較高,避免水淹
洞口較為干燥,以利生存
洞口背寒風--極少有朝向北方或東北方的
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內(nèi)低凹處埋死者
原始社會的建筑處于胚胎期,對后來建筑影響很大,胚胎期研究應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較分析
二:新石器時期的建筑遺存
第二節(jié) 奴隸社會建筑
(B.C 21世紀——B.C 476年)
一:夏(前21世紀——前16世紀)
二: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
三: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
一:夏(前21世紀--前16世紀)
二:商(前16世紀--前11世紀)
1:歷史背景
啟——太康——后羿——仲康—— “少康中興”
胤甲……商在東方強盛
商湯,西亳自稱武王:農(nóng)業(yè)進步,商業(yè)興起
王亥:牛車、貨幣、做買賣
盤庚抑奢,遷殷——紂王荒淫,被周武王滅。
2: 建筑狀況:
宮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級制的結果
例:河南偃師二里頭、河南安陽小屯村
技術發(fā)展——永定柱、夯土技術
科技:青銅器、骨器、皮革、釀酒、舟車、木工、織帛等世傳技藝。
茅茨土階
藝術特征:青銅器、雷紋、云紋、甲骨文
隸書、象形文字——方正、直線多而圓角少,首尾常露鋒芒——線的藝術
建筑整齊方正,布局的結構美有所顯露但不自覺。傳統(tǒng)院落式布局已具雛形。
第三節(jié)、西周(前11世紀——前771年)
1: 歷史文化背景:
世代重農(nóng)—廢除公田制,改收田祖—走向封建制
重禮。宗法秩序:分封諸侯——等級制
2:建筑狀況:
<1>城市——“鎬京”
<2>最早的四合院——山西岐山鳳雛村遺址
3:建筑技術:
湖北圻春干闌式建筑
斗的形象出現(xiàn)
瓦、排水管道的出現(xiàn)
河南偃師二里頭商代宮殿復原
第三節(jié) 封建社會前期建筑
一、東周(前770——前476稱為春秋,475——前280稱為戰(zhàn)國)
秦、楚、齊、燕、趙、魏、韓
1:歷史文化背景:
田地私有制——諸侯國戰(zhàn)爭
天子失學,學在四夷——諸子百家,百家爭鳴
先秦理性精神
老子將人還給自然,孔子將人還給社會——倫理理性的社會
色彩寓意“禮楹,天子丹,諸侯黑,大夫蒼”
3:建筑特征:
<1>防御性強
<2>禮制
<3>線的藝術:(北)理性對稱
(南)楚漢浪漫主義,絢爛、神仙世界
二、秦(前221——前207)
1:阿房宮:上壓天宮,下壓黎庶
2:秦始皇修長城、修馳道。
3:臨潼秦始皇陵:氣勢龐大,平面舒展,軸線對稱
三、漢(前206——公元220年)
1:藝術風格:
交融——開闊而奔放、自然拙樸、圓潤、氣魄恢弘庶
2:建筑狀況:
<1>長安城(相當于公元前4世紀羅馬城2、5倍).
<2>單體建筑:
明堂辟雍
洛陽白馬寺
園林,受術士影響湖中建仙島——蓬萊三島模式
闕——門通道兩邊的附屬建筑,闕上建樓——“觀”。
3:技術成熟:
<1>木構形式:穿斗式、抬梁式
<2>屋頂豐富,出現(xiàn)歇山
<3>拱券式、疊澀式藝術風格:
三、三國、晉、南北朝(公元220—589
1:歷史文化背景:
戰(zhàn)爭、遷徙、分裂、割據(jù)
士族大夫厭惡戰(zhàn)亂、尋求靜謐安定
“魏晉玄學”
人的自覺——藝術形式表現(xiàn)人本身
2: 建筑狀況:
薄葬
園林——追求自然、寄情山水,有限表達無限
佛教建筑盛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塔,河南登封嵩岳寺塔——遺存最早的佛塔
石窟,新疆克孜爾——最早的石窟
甘肅麥積山
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崗
洛陽龍門
太原天龍山
一、隋、唐、五代
1:文化背景:
先秦儒的理性 + 魏晉南北朝道的內(nèi)在精神
文士風度 + 佛教釋的影響
互存互補——“和”的意境 生機勃勃的人文鼎盛
2:建筑群的發(fā)展:
夯土臺——以山為陵
加強總體規(guī)劃——縱軸收放:“三朝五門”
唐長安——嚴整、有序“萬國和 ”
建筑風格——開朗、朝氣蓬勃
材料充分發(fā)揮
形式、結構完美結合
3:文化的交流:
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朝鮮
引進胡床——高足家具、建筑體量加高、空間抬高
寺廟——佛光寺大殿、南禪寺大殿、小雁塔
4:建筑技術:
<1> 北趙縣安濟橋——趙州橋,李春建造
世界最早的—敞肩券—大跨度—石拱橋
長37米,高7.23米, 高跨比1/5
①四個敞肩券,減少1/5自重
②橋洞增加水流量——排洪、減少水壓
③鐵件加固——連接28道拱
④加契子
⑤28道并列券——券上加伏石、平面上兩邊大中間小
⑥ 造型:平緩舒展,輕盈流暢
<2>木構建筑——大面積、大體量
<3>都料匠——唐代出現(xiàn)一個階層,使用神墨畫圖施工。此名延續(xù)到元代。
隋代宇文愷發(fā)明比例尺、制作模型
五代:完美——停滯——定性化。
<4>磚木混合結構——靈隱寺雙石塔(磚)
蘇州虎丘塔(磚木)
南京棲霞山舍利塔(石)
廣東光孝寺鐵塔
二、宋、遼、金
歷史背景:公元10世紀時(北宋-遼)
12世紀時(金+南宋)
趙匡胤——“藝祖” 、軍人、喜觀看制造舟車
趙佶——喜歡繪畫詩文
1:建筑理論:李誡《營造法式》
按照斗拱的材模數(shù)化、定型化
等級制、倫理化
成就和局限
成就:制度成熟,節(jié)約了用料——經(jīng)濟合理
規(guī)范了結構和構造——結構合理
局限:沒有分析建筑結構構造內(nèi)在的關系、作用
僵化——限制發(fā)展
2:群體結合:
城市——東京汴梁:開敞性、商業(yè)性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水城蘇州——水網(wǎng) 富庶 軍事要地 “平江圖”
宋三大名樓——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
強調單體之間的組合
河北正定隆興寺
3:建筑藝術趣味:
宋代從唐代的恢宏變得雋永、秀麗、優(yōu)雅
園林——賞石,重個人趣味,小、秀
遼代承唐風
山西應縣佛宮寺釋迦塔
北京天寧寺塔
河北薊縣獨樂寺
金代為遼宋之結合,秀美纖細、色彩華麗
山西縣崇福寺彌陀殿
山西佛光寺文殊殿
大同上、下華嚴寺、大同善化寺、凈土寺小木作
第二章 中國古代木構架 建筑設計概論
中國建筑-多元的體系
木構架建筑體系,生土建筑體系,石構建筑體系
第一節(jié)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第二節(jié) 木構架形式—剖面
第三節(jié) 立面構圖
第四節(jié) 裝修和彩畫
第一節(jié) 清式建筑平面布局
一、 單體建筑平面
(一):單體建筑平面的構成要素-間
1:間的概念:
①四柱之間的空間
②兩榀梁架之間的空間
多數(shù)情況下是指②的說法
2:出廊
出廊有等級劃分:周圍廊等級最高,不出廊最低。
①空間組織上有利、增加了中間層次,
內(nèi)外空間有過渡,更具優(yōu)越性
②結構上出廊更穩(wěn)固,結構上多圈柱網(wǎng),
且柱距小,比無廊建筑更具優(yōu)越性
出廊的特殊形式——副階:宋代殿閣等個體建筑周圍環(huán)繞的廊子,稱為副階。推測是由早期高臺建筑周圍的單步廊發(fā)展而來。
3:面闊和進深(如圖)
4:間的組合 :官式建筑在面闊方向堅持用
“陽數(shù)”1,3,5,7,9
“陰數(shù)”2,4,6,8意指陰宅
民間住宅、寺廟等則根據(jù)實際需要而定。
5:間的名稱:明間,次間,梢間,盡間
(二)單體建筑的基本形式(兩大類)
正式:長方形
雜式:除了長方形之外都稱雜式
二、 庭院式組群布局
(二)庭院式布局的特點
1:突出內(nèi)向性的布局
空間聚合功能:
適和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結構
安靜、私密性強
氣候調節(jié)功能:
圍護墻——遮陽、擋風
內(nèi)院——采光、綠化
形成小氣候
防護戒衛(wèi)功能 :
內(nèi)部開敞、相互照應——外部封閉,含蓄、對街立面影響不大
倫理禮儀所需 :主從、正偏關系
三、庭院式的構成形制和組合方式
(一)構成形制
1 廊院式
2 合院式
(二)組合方式
1:對稱式的組合
2:半對稱的組合
3:不對稱的組合
第二節(jié) 木構架形式 ——剖面
一、抬梁式和穿斗式構架
二、斗拱
三、雀替(綽幕枋)
四、對木構架的評析
一、抬梁式構架和穿斗式構架
(一)、兩種構架的不同特點
1 抬梁式:梁柱結構體系
梁是受彎構件
用材較大
空間可做得大
空間相對靈活
2 穿斗式 檁柱結構體系
以小材代替了大材
簡化了屋面用材
增加了構造的靈活性
整體剛性好
柱
①角柱
②檐柱
③中柱
④金柱
⑤山柱
瓜柱
2:梁,承受幾個檁子就叫幾架梁
n 架梁——n-1 步架
3:檁:與屋脊平行的構件叫檁,
它的取名方式
與柱子名稱一致
檐檁
脊檁
上金檁
中金檁
下金檁
挑檐檁
(三)、大式做法和小式做法
1:大式做法 2.小式做法
①出廊 四種情況均可 無周圍廊
5-11開間 3-5間
②屋架:5-11檁 3-7檁
③斗拱 可有可無 無斗拱
構架 有飛檐 無飛椽
有扶脊木 無扶脊木
④細部 有隨梁枋 無隨梁枋
有角背 無角背
⑤屋頂 可用琉璃瓦 不能用琉璃瓦
三、斗拱
(一):斗拱的作用
1:增加承托的作用
2:出跳形成懸臂梁
支撐挑檐檁
3:聯(lián)結柱網(wǎng):均勻傳遞荷載
4:減少凈跨:減小彎矩;剪力
5:減震:吸收震波
6:裝飾作用
7;等級標志
8:模數(shù)作用
(二)斗拱的組成
1:斗
2:拱
卷殺
對木構件曲線輪廓藝術加工的方法。
(三)、斗拱的出跳
1:鋪作:指一層層的小木塊疊加起來,形象地表示斗拱 的層次。
出一跳——四鋪作
出二跳——五鋪作
出三跳——六鋪作
出四跳-——七鋪作
出五跳——八鋪作
(四)斗拱的類別
清代 柱頭科 ——柱頭鋪作 宋代
平身科 ——補間鋪作
角 科——轉角鋪作
柱頭科:承托梁,受力斗拱
平身科:沒有梁架,間接受力
材分八等:
據(jù)等級之別而用:一等材6寸x9寸
八等材3寸x4.5寸
柱徑大小已被確定:2個足材到3材
即42分…45分之間
四、對木構架的評析
(一)、木構架是梁柱框架體系
具有廣泛的適應性
1:可以適應不同類型的建筑功能
(宮殿、亭子都可)
2:可以適應不同地區(qū)的氣候條件
3:可以搭配使用各種地方材料(墻體)
4:可以適應不同的造型
可輕巧也可雄厚
第六章 園林建筑與自然的關系
與人的關系
造園主旨
建筑的角色
游線組織
植物的處理
人的感受
第一節(jié) 園林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利用自然--模擬自然--寫仿自然--抽象自然)
1:從利用自然到人造假山 (囿臺→巡獵→自然 )
先秦時期,帝王貴族狩獵苑囿?!班蟆薄铕B(yǎng)野獸供打獵的場所,臺——高臺,摹擬圣山,以觀天象、通天神及登高遠眺,
紂王筑沙丘苑臺,西周設“囿人”管理,林囿內(nèi)樹木繁茂,蓄養(yǎng)大量飛禽走獸,供王打獵。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勢力強大,竟建苑囿。魏有溫囿,魯有部囿、吳有長洲苑、越有樂躬苑。吳王闔閭筑始蘇臺。夫差作天池。
2:造園大發(fā)展(秦、漢)
統(tǒng)一——國力強盛——造遠大發(fā)展
道教發(fā)達——相傳有長生不老的地方
《史記》——徐福的故事
秦始皇在上林苑開池,建蓬萊山
漢武帝建太液池,池中建象征仙境的三山 “蓬萊、瀛州、方丈”
“一池三山”從此成為皇家園林的主要模式
3:私家園林、寺院、郊邑園林興起
(西晉、南北朝)
4:宮苑竟奢,詩畫私園崛起
(隋、唐、園林的全盛期)
經(jīng)濟強盛——知識分子變避世退隱為積極干政。文化兼容并蓄,藝術氣度開廓恢宏,園林昌盛。
華清宮 ——秦始皇始建“驪山湯”。蓮化湯為御用,即詩中所云“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芙蓉池、曲江池 ——公共風景區(qū)
私家園林興盛。王維“輞川別業(yè)” 、杜甫的浣花溪草堂,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詩人參與創(chuàng)作——昭示文人園林的萌芽,園林藝術開始有意識地融進詩情畫意,詩、畫、園林三種藝術相滲透。志趣盎然,開擴、接納的姿態(tài)。
5:堆山疊石的藝術高潮(宋、遼、元金)
宋徽宗“艮岳”(萬歲山)實際上是個大型 園林 遼、金延續(xù)
大量太湖石,徽宗精于書畫,藝術素養(yǎng)極高,“思精志巧、多才可屬”
宋畫中的園林建筑形式也相當豐富, “舞榭歌臺,多情點被雨打風吹去”(辛 棄疾)
沈園——陸游
6:造園高潮 (明、清)
兩個高潮:明中晚期南北兩京和江南一帶官僚地主園林的繁榮;清中葉帝王苑囿和楊州、江南各地私家園林的興盛(乾隆下江南)
理論:計成《園冶》明——第一部系統(tǒng)總結園林藝術和技術的理論著作。文震享《長物志》明。李漁《一家言、居室器玩部》。沈夏《浮生六記》(清)
造園高手代表:朱砼中、計成、張漣、張然、仇好石、石濤等
小結園林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1:主旨:愉悅的環(huán)境、精神寄托
2:手法:摹擬自然→寫仿自然→抽象自然
3:文化的介入:中西方都非常尊重自然,為什么背道而馳?
園林與現(xiàn)實互補。專制強大——園林精神追求表現(xiàn)為舒發(fā)“逸氣”。戰(zhàn)亂,城市無規(guī)則——希望統(tǒng)一秩序。園林是人們精神安托的場所。滿足人格的互補關系。
二、 北方皇家園林造園特點
1:規(guī)模宏大,遵循“三分水,二分竹,一分屋”
2:宮殿部分自成一區(qū);然后劃分景區(qū),各個景區(qū)各有特點但相互呼應,并通過游線連成整體。
3: 很大一部分用于拜佛、居住、辦公。
4:平面構圖呈幾何關系,軸線平行或轉折。
5:立體構成:主體空間——主體建筑通常位于島上,起統(tǒng)帥作用;重視視覺收放,山面水開闊,背水幽深,豐富的輪廊線,“山之眉目,當在開面之處” 。
“園中園”——內(nèi)向、封閉。 園林多層次。
6: 建筑外形——色彩莊重,屋角平緩、穩(wěn)定。
7:序列設計——“遠近高低各不同”,由外→內(nèi)→外,變化、對比強烈,擴張→完整的感覺。
8:造景要素: ① 海島仙山 ②林泉丘壑 ③ 佛道寺觀 ④街市酒肆 ⑤田園村舍
皇家園林比較孤立,私家園林與居住分不開
皇家園林主體起控制作用
皇家園林以觀者為中心,布局觀象面向外看,外向、離心、發(fā)散,私家園林則向心、內(nèi)聚、給人以親切感。
例1.北京頤和園(清漪園)
一)歷史沿革:1750乾隆—1860英法聯(lián)軍—1886光緒——1888慈禧——1900八國聯(lián)軍——1905部分修復
總面積290公頃,保留較完整
二)地形:清漪園得以建造有三原因:
1 治水,以利北京城的供水。仿漢武帝昆明池
2 乾隆為母親祝壽獻禮
3 以“三山五園”為主體全盤考慮,成為“三山五園”的中點,一園建成,全局皆活。
靜宜園、靜明園、清華園、暢春園、勺園
三)宏觀特色
1:湖區(qū)用島式和堤式綜合
①堤式 ②島式頤和園水面很大有條件這樣做兩堤(西堤、支堤)三個湖面(南湖、西湖、西湖又分為二)三個大島(南湖島、藻鑒島、治鏡島)三個小島(知春亭、鳳凰墩、小西泠)在總體上又符合“一池三山”(山即指島)
2:山區(qū)。①前山“寺包山”,后山“山包寺” ②多元的景觀特點。③兩種境界:仙山瓊閣——雍容華貴;人間桃園——山林野趣,淡雅幽靜
四)宮廷區(qū)布局:
設離宮,生活辦公結合
1: 東宮門外:牌樓、水灣兒、影壁、一正四廂,點出皇家園林入口的氣派。
2: 仁壽殿:宮廷區(qū)的主體,皇帝上朝用。兩進四合院:仁壽殿←仁壽門←東宮門。用了些端莊的布局,但內(nèi)容都是園林的。
3:德和園(戲園子)
4: 玉瀾堂(皇上居住)
5: 樂壽堂(太后居住)地段最優(yōu)越,正房豪華
6: 服務用房,占據(jù)八個四和院,院子標高下降
五)前山區(qū):高60米,長100米
1:排云殿:進行一些重要的儀式
2:佛香閣:八角形,四層樓閣,48米高
①塔瘦高分量不夠將會顯得孤立、單調、唐突
②萬壽山不高,不宜做太高的建筑
③沒有別的形態(tài)呼應
④塔的高度若超過山的高度,塔尖暴露給后山將破壞 后山軸線和“山包寺” 的總格調。
⑤避免與玉峰塔雷同
七)前湖區(qū)布局:
一個主題:“海闊天空”。三大島、三小島
1.南湖島:十七孔橋、龍王廟、亭
①豐富地貌 聯(lián)系湖山
②分割湖面形成兩個景區(qū),自身又成一景
自龍王廟北望:華麗的人文景觀
自龍王廟南望:自然景觀
用“近大遠小”的手法夸張南湖的深
③尺度對比突出南湖之大,南湖島為參照物
④位置適中
2:知春亭
3:小西泠:水網(wǎng)地段仿蘇州,景觀仿?lián)P州瘦西湖
三、南方私家園林的設計方法
先立意 :“殘粒園” “壺園” “耦園” “相照樓”
全園劃分為若干景區(qū),每個景區(qū)一般都有自己的特點 。
1:景區(qū)有大虛有小實,立意明確,自然形成主從關系。
2:景區(qū)劃分的手段:山 ,水 ,堤橋 ,墻或廊 ,樹木 ,建筑與建筑群,組合 。
3:景區(qū)空間處理:巧妙處理建筑空間;化有為無,讓人感覺不到邊界的存在;化實為虛;巧于固借 。
三: 多層次依靠游線組織起來形成期待感
1:環(huán)形觀賞路線
2:串聯(lián)式
3:幅射式
4:組合式
四:要素分析
1:疊石堆山:石山,土石 ,砂石,石峰
2:理水:以聚為主,有主有從,
3;建筑:廳、堂、軒;樓、閣、亭;榭、舫、臺;廊、墻
4:樹林、花卉
5:室內(nèi)裝修 ;扁額、對聯(lián)
- 2023-02-14 雙層惠安芝麻灰八角涼亭建成
- 2022-09-03 禪意景觀石雕小沙彌樣式圖片大全
- 2022-08-26 歐式石材羅馬柱 別墅大理石羅馬柱
- 2022-08-19 羅源青石雕龍柱 寺院盤龍柱雕刻
- 2022-08-05 廣場石材欄桿定做 石雕欄桿雕刻——晉江吾悅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