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佛菩薩像是有區(qū)別的,你看到的大雄寶殿供奉的應(yīng)該是:琉璃世界藥師佛、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一般釋迦牟尼佛位于中間,結(jié)托缽印;藥師佛手中托塔(或者藥缽、或者藥丸);阿彌陀佛手中持蓮花。
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外貌別無二致,但觀音菩薩頂冠前面是一尊佛像,而大勢至菩薩是一個寶瓶。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還是很好區(qū)分的,普賢菩薩的坐騎是白象,文殊菩薩坐騎是獅子。地藏菩薩頭戴毗盧冠(一般和尚戴的帽子),手持錫杖,另一手有明珠,地藏菩薩一般供奉在鐘樓!
釋迦牟尼佛是此娑婆世界現(xiàn)在佛;藥師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現(xiàn)在佛;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現(xiàn)在佛。釋迦牟尼佛手勢主要為說法印(一向前、一向下),藥師佛主要為手托寶塔,阿彌陀佛主要為手托蓮花。2、他們旁邊站的菩薩:阿彌陀佛旁邊觀音、勢至菩薩;藥師佛旁邊日光、月光菩薩;釋迦牟尼佛旁邊文殊、普賢菩薩。
釋迦牟尼佛大殿中的釋迦像主要有三種法式:一種是結(jié)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名為定印,表示禪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表示釋迦在成道以前的過去生中,為了眾生犧牲了自己的一切,這些唯有大地能夠證明,因為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這種姿勢的造像,名為成道相。第二種是結(jié)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環(huán)形名為“說法印”,這是“說法相”,表示佛說法的姿勢。另外有一種立佛,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這名為“栴檀佛像”,傳說是佛在世時印度優(yōu)填王用栴檀木按照佛的面貌身形所作。手下垂名為“與愿印”,表示能滿眾生愿;上伸名為“施無畏印”,表示能除眾生苦。后來仿照此形像制作的也叫作“栴檀佛像”。一般大殿還在釋迦牟尼佛像旁塑有兩位比丘塑像,一年老,一中年,這是佛的兩位弟子。年老的名叫“迦葉尊者”,中年的叫“阿難尊者”。佛涅盤以后,迦葉尊者繼領(lǐng)徒眾,后世稱之為二祖。大殿中的這組造像,一般稱為“一佛兩弟子”。 三身佛有的大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這是根據(jù)大乘教理表示釋迦牟尼佛的三種不同之身。當(dāng)中一尊是“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此云遍一切處,表示佛教真理就是佛身;左旁一尊是“報身佛”,名“盧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證得佛教真理而自受法樂的智慧就是佛身;右旁一尊是“應(yīng)身佛”,名“釋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隨緣住世教化各種不同的眾生之佛身。 三世佛有的大殿中所設(shè)的三尊佛并非三身佛,而是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左邊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琉璃光佛,結(jié)跏趺坐,左手持缽,表示甘露,右手持藥丸;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結(jié)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臺,表示接引眾生的意思。這三尊佛合起來叫“橫三世佛”。三世佛旁邊各有二位菩薩立像和坐像,在釋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藥師佛旁的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在阿彌陀佛旁的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六位菩薩各是這三位佛的上首弟子(見《華嚴(yán)經(jīng)》、《藥師本愿經(jīng)》、《觀無量壽佛經(jīng)》)。三世佛又有以過去、未來、現(xiàn)在為三世的,名“豎三世佛”。正中是現(xiàn)代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東邊是過去的迦葉佛;西邊是未來的彌勒佛。不過,大殿常見的是“橫三世佛”,“豎三世佛”罕有設(shè)置。 毗盧佛有的大殿中只供一尊毗盧佛。毗盧佛是三身佛中的報身佛像。毗盧佛的蓮座是千葉蓮花。每一尊蓮瓣上有一尊小佛,那是應(yīng)身釋迦佛。這是根據(jù)《梵網(wǎng)經(jīng)》所說:“我今盧舍那,方坐蓮花臺,周匝千花上,復(fù)現(xiàn)千釋迦,一花百億國,一國一釋迦,各坐菩提樹,一時成佛道?!边@一蓮瓣代表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整個蓮座代表華藏世界。 接引佛凈土宗的寺院中,常常在大殿中供阿彌陀佛(接引佛)像。接引佛是阿彌陀佛立像,作接引眾生之相,右手垂下,作與愿印,左手當(dāng)胸,掌中有金蓮臺。 五方佛有的寺院大殿里塑的是五尊佛。正中是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代表法界體性智,佛呈跏趺坐,手結(jié)智拳印。左手第一位是南方寶生佛,表福德,象征平等性智,其身金色,所結(jié)手印或為滿愿印,可滿足眾生一切愿望,即左手持衣角當(dāng)心,右手仰掌;或結(jié)另一種手印,左手為拳,右手開于外方,屈無名指與小指,中指與二指、大指劍立。左手第二位是東方阿閦佛,表覺性,代表大圓鏡智,其像為坐像,手印為破魔印,即右手舒五指指地,左手以五指執(zhí)衣角。右手第一位是阿彌陀佛,表智慧,代表妙觀察智。右手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業(yè),代表成所作智,其造像為金色,所作手印為施無畏印,即左手執(zhí)衣兩角,右手展掌,豎其五指,當(dāng)肩向外。這五佛,根據(jù)密宗的理論綜合說明佛的意義,即五佛表五智也。 過去七佛也有一些寺院大殿供過去七佛像。過去七佛依時間先后排列為: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婆佛、拘摟孫佛、拘那舍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佛教認(rèn)為過去共有七佛,釋迦牟尼佛是其最后一位,在他之前還有先出世的六佛,其中前三佛是在過去劫中出世的,后四佛是在現(xiàn)在劫中出世的。因毗婆尸佛最長,故其像位于正中,其余六佛分列左右兩邊。 十八羅漢一般寺院的大殿兩側(cè)多供奉有十八羅漢像。據(jù)說,佛涅盤以前,囑咐了十六位大羅漢,讓他們不要涅盤,常住世間為眾生培植福德。這十六位羅漢是:一賓度羅跋羅惰阇、二迦諾迦伐蹉、三迦諾迦跋厘惰阇、四蘇頻陀、五諾矩羅、六跋陀羅、七迦理迦、八伐阇羅弗多羅、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羅怙羅、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見《法住記》和《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五代以后,或加上《法注記》的作者難提密多羅和《因果識見頌》的作者摩拿羅多,成為十八羅漢。或者錯將第一尊賓度羅跋惰阇分為二人,加上難提密多羅(慶友)而作為十八羅漢。(以上據(jù)周叔迦考證) 三大士在正殿佛像背后,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薩像。一般是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騎獅子,普賢騎六牙白象,觀音騎龍。 海島觀音有些寺院于大殿背后修海島,面北而設(shè)觀音像,立海島上,觀音右手據(jù)楊柳,左手托凈瓶。海島四周依據(jù)《法華經(jīng)·普門品》作“觀音救八難”的塑像。在觀音像兩旁有善財童子(出《華嚴(yán)經(jīng)·入法界品》)和龍女(出《法華經(jīng)·提婆達(dá)多品》)像作為脅侍。
釋迦牟尼佛和諸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像是沒有區(qū)別的。
但是他們在因地發(fā)的愿是不一樣的,釋迦牟尼佛發(fā)了五百大愿,阿彌陀佛發(fā)了四十八愿,藥師琉璃光佛發(fā)了十二大愿。
在佛像上區(qū)分要看佛像結(jié)的手印。釋迦牟尼佛是雙手托缽在腿上,藥師佛是持寶塔。阿彌陀佛是結(jié)彌陀接引手印。
三世佛分為:“橫三世佛”“縱三世佛”
按時間分指過去佛燃燈佛,現(xiàn)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佛。
按空間分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另一說是東方阿閦佛,又稱“不動佛”),西方阿彌陀佛。
佛有十種的尊號,即一、如來,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二、應(yīng)供,應(yīng)受人天的供養(yǎng)。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等三明與圣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五、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盤。六、世間解,能了解一切世間的事理。七、無上士,至高無上之士。八、調(diào)御丈夫,能調(diào)御修正道的大丈夫。九、天人師,佛是一切天、人的導(dǎo)師。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燃燈佛:過去佛,釋迦摩尼佛在因地修行時遇到過的佛,供養(yǎng)過的佛。燃燈佛為過去佛中之最著名者,在諸經(jīng)論中,頗多以此如來為中心而說其前后出現(xiàn)諸佛之事例者?!洞笈派痴摗分姓f釋尊于第三阿僧只劫曾遇七萬七千佛,其中之首位,即為燃燈佛。然燈佛授記,對于釋尊的歷劫修行,是一關(guān)鍵性大事。因為確認(rèn)然燈佛授記時,菩薩得‘無生法忍’,然后‘菩薩為欲饒益有情,愿生惡趣、隨意能往’大菩薩的神通示現(xiàn),普度眾生。釋迦牟尼佛:現(xiàn)在佛。所有佛都是他讓我們知道的,所有佛法也都是他傳給我們的。不用多說了。彌勒佛:未來佛。也是下一尊示現(xiàn)在我們?nèi)碎g的佛?,F(xiàn)在在兜率天內(nèi)院以彌勒菩薩身份說法,下一次人壽到8萬歲時,會在我們這個世界示現(xiàn)成佛說法。是賢劫第5尊佛。南無阿彌陀佛:念其六字名號直接意思當(dāng)然就是想皈依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個法門,本來就是阿彌陀佛所發(fā)的接引眾生的愿,選擇的最容易的念佛法門。只要信愿行具足,哪怕臨終十念,萬人念萬人去,不容懷疑。世尊說過末法時期凈宗成就,也就是末法時期跟性好的眾生太少了,開悟太難,更別說直接成佛。隨意各個宗派的修行人也都會發(fā)愿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不光凈宗現(xiàn)在各個法門的同修平時也會念阿彌陀佛,甚至也成為了學(xué)佛人的一種問候語。另外也有橫三世佛的說法,如下供參考:東方藥師佛,主管東方凈琉璃世界,他有兩位脅侍,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一般祈禱于藥師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現(xiàn)世安樂。藥師佛可以保佑世人消災(zāi)、延壽、去病,許多老者、病人都會禮拜藥師佛,以求健康長壽。中央釋迦牟尼佛,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他是這個世界的教化者,是佛教教主。他的法身是藏傳佛教崇敬的大日如來。西方阿彌陀佛,主管西方極樂世界,他有兩位脅侍,“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悲”觀世音菩薩。一般祈禱于阿彌陀佛,主要目的在于祈求死后的解脫。漢傳佛教認(rèn)為,阿彌陀佛主要是以其愿力,引渡眾生到極樂世界,脫離苦難的輪回,故亦號“接引佛”。在藏傳佛教,他被稱為月巴墨佛,也是長壽的象征。
じ☆ve信卬灬2010-05-30 20:49
“三世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依“三世”原本的時間意義而劃分的過去佛、現(xiàn)在佛與未來佛,而另一種是按地域劃分勢力范圍,此三世佛是指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前一種三世佛稱為豎三世佛,后者為橫三世佛。豎三世佛即過去佛燃燈佛,現(xiàn)在佛釋迦佛,未來佛彌勒佛。“三世”又叫“三際”。世,梵語叫路迦(Loka),《楞嚴(yán)經(jīng)》說:“世為遷流”,意即時間的流動。佛教用于因果輪回時,“世”指個體一期生死的時間跨度。三世也可說前世、現(xiàn)世、未來世,或前生、今生、來生,或前際、中際、后際。佛教中的“世”,短的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可能,最短暫的即所謂“剎那三世”,剎那是梵文Ksana的音譯,意即最短暫的時間。極常見的三世則有以人的一期生死為一世的“人生三世” 或“三生”。再有一種“劫世”。劫,乃梵文Kalpa的音譯,“劫波”之略,意為極久遠(yuǎn)的時間。婆羅門教認(rèn)為世界要經(jīng)歷許多劫,一劫是四十三億二個萬年 (或一百二十八億年),劫末有“劫火”出現(xiàn),燒毀一切,然后重新創(chuàng)世。佛教又以一劫為一世,與上述婆羅門教外道說法略有不同,但也認(rèn)為世界有周期性創(chuàng)生與毀滅的過程?!叭婪稹钡娜?是指最后一種時間概念。有些寺廟大雄寶殿中供奉的三尊像即為三世佛。中間釋迦牟尼佛像,左邊一尊是燃燈佛像,右邊一尊是彌勒佛像。佛教中還有三世三千佛的說法,即過去莊嚴(yán)劫一千佛,統(tǒng)稱燃燈諸佛;現(xiàn)在世賢劫一千佛,統(tǒng)稱釋迦諸佛;未來世星宿劫一千佛,稱彌勒諸佛。佛壇上的三尊像,即此三世三千佛的代表。燃燈佛是梵文Dipamkarara的意譯,又作“錠光佛”?!洞笾嵌日摗肪砭耪f: “生時,一切身邊如燈,故名然燈太子,作佛亦名然燈?!背?釋迦佛前生還是儒童時,曾花了五百錢從王家姑娘手中買了五枝青蓮花,奉獻(xiàn)燃燈佛。有一次他跟燃燈佛出門,見地面很泥濘,就脫下衣服蓋在上面,請師父踩在上面走。燃燈佛就給這個乖巧虔誠的儒童授記:“是后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dāng)作佛,號釋迦文如來?!?《瑞應(yīng)經(jīng)》卷上)由此也可看出雖為三世佛,但并非前后相接的劫世。燃燈作佛的莊嚴(yán)劫與釋迦作佛的賢劫之間有九十劫的間距,如照一劫四十三億二千萬年的最保守的說法,師徒的間距也有約三千九百億年。在中國,燃燈佛后來成了一些神魔志怪中的重要角色,也深受白蓮教及諸種會道門的崇信。在白蓮教編造的大量經(jīng)書、寶卷中,“古佛”、“燃燈”、“真空老祖”等名號比比皆是。豎三世佛的另二位釋迦牟尼佛和彌勒佛詳見其本身的條目。橫三世佛即藥師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為娑婆世界的教主。所謂“娑婆”乃梵文Saha的音譯,意譯是“堪忍”,就是能忍的意思,堪忍更進(jìn)一步又有兩層意義,一是說這個釋迦牟尼佛進(jìn)行教化的現(xiàn)實世界充滿了不堪忍受的苦難,眾生罪孽深重;二是說佛菩薩在這個世界里“堪忍”勞累,進(jìn)行教化,顯現(xiàn)其“無畏”與 “慈悲”。藥師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端帋熃?jīng)》上說:“東方去此過十殑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凈琉璃,佛號藥師琉璃光如來?!彼帋熈鹆Ч馊鐏碛纸兴帋熈鹆Ч夥?、藥師佛、大醫(yī)王佛、醫(yī)王善逝?!端帋熃?jīng)》中說他曾發(fā)十二誓愿,主要的有“除一切眾生眾病,令身心安樂”之愿,“轉(zhuǎn)女成男”之愿,使“眾生解脫惡王劫賊等橫難”之愿,“使饑渴眾生得上食”之愿,“使貧乏無衣者得妙衣”之愿等等。而在信仰體系中被強(qiáng)調(diào)的無疑是“除眾病”的誓愿與能力。在《佛說灌頂拔除過罪生死得脫經(jīng)》還專門記載有藥師佛救助病人的方法:“救脫菩薩(即藥師佛)白佛言:若有尪羸痛惱,請諸僧七日七夜齋戒誦經(jīng),勸然七層之燈,懸五色續(xù)命神幡四十九尺,燈亦復(fù)爾。七層每一層七燈,轉(zhuǎn)如車輪,其遭厄難,可以過度?!彼帋煼鹩性诖笮蹖毜钆c釋迦、彌陀合供的,但其造型異常接近。一般正中為釋迦佛,左右脅侍分別是文殊、普賢三菩薩大殿;左側(cè)為藥師佛,其左右脅侍為日光、月光菩薩;右側(cè)為阿彌陀佛,左右脅侍為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另外,三佛的手印也有些不同,藥師佛常作一手持缽狀,表甘露;另一手持藥丸。彌陀佛常作兩手相托或兩手交叉,兩大指對頂?shù)氖钟?有的掌中有蓮臺。此系接引眾生的姿勢。而釋迦佛的立像則為左手“與愿印”,右手“施無畏印”。除三世佛合供以外,還有專門的“藥師殿”、 “藥王殿”。殿內(nèi)正中為“藥師三尊”,即藥師佛及其脅侍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有的兩旁還列有藥師十二神將,又叫十二藥叉大將,皆為頂戴盔甲的武將形象,他們每人各率七千眷屬。十二藥叉將正好是順應(yīng)藥師佛的十二大愿而呈現(xiàn)的藥師分身。在中國佛教的信仰體系中,十二藥叉將逐漸與中國的十二地支配伍,成為十二時辰護(hù)法神,其形象也都與我國民間流傳的十二生肖有關(guān)。如毗羯羅帶豬冠,招杜羅帶狗冠,一直到最初的宮毗羅帶鼠冠。十二藥叉的名稱、身色、所持兵器及與時辰的配合如下:一宮毗羅黃色持寶杵子二伐折羅白色持寶劍丑三迷企羅黃色持寶棒寅四安底羅綠色持寶槌卯五□你羅紅色持寶叉辰六珊底羅黑色持寶劍巳七因達(dá)羅紅色持寶棍午八波夷羅紅色持寶槌未九摩虎羅白色持寶斧申十真達(dá)羅黃色持寶索酉十一招杜羅青色持寶槌戊十二毗羯羅紅色持寶輪亥藥師如來本身,據(jù)《藥師念誦儀軌》講,藥師佛“左手持藥器,名無價珠,右手結(jié)定印,身披袈裟,結(jié)跏趺坐,安坐于蓮臺上”。藥師如來也有以文殊師利、觀音、勢至、寶檀華、無盡意、藥王、藥上、彌勒等菩薩為其侍者的。藥王菩薩,隋代嘉祥大師疏《法華經(jīng)》時說:“藥王者,過去世以藥救病,因以為名?!睋?jù)《觀藥王藥上兩菩薩經(jīng)》講,藥王菩薩與藥上菩薩本是一對兄弟,一名星宿光,一名電光明,他們在過去世因以各種草藥供養(yǎng)諸比丘眾,所以被大眾贊為藥王和藥上。后來他們還得到釋迦佛的授記,要在將來世修道成佛。另據(jù)《法華經(jīng)》的《藥王菩薩本事品》記,藥王菩薩曾以香油涂身,燃臂供佛,因此他也是護(hù)持《法華經(jīng)》的諸大菩薩之一。藥王菩薩的形象,唐不空所譯《法華曼荼羅威儀形色法經(jīng)》中記,頂戴寶冠,身披天衣及各種美妙華鬘,紺發(fā)垂耳,以瓔珞、環(huán)釧為飾,以細(xì)錦為腰巾、赤綾為帶,相好莊嚴(yán),身光遍耀。左手定拳著膝,右手慧云上日,結(jié)跏趺坐于寶蓮臺上。民間常常把藥師琉璃光佛與藥王菩薩的本體相混淆。藥師佛的左右脅侍更常見的當(dāng)然是日光菩薩和月光菩薩。日光菩薩全稱為日光遍照菩薩,據(jù)唐玄奘翻譯的《藥師如來本愿經(jīng)》中說,藥師如來國土中“有二菩薩摩訶薩,一名日光遍照,二名月光遍照,是彼無量無數(shù)菩薩眾之上首”。單獨(dú)出現(xiàn)的日光菩薩像并不多見,常常是與月光菩薩、藥師佛構(gòu)成一佛二菩薩的格局。這時的日光菩薩像一般為身披天衣,頭戴寶冠;或手持蓮花,蓮上有象征太陽的日輪。也有以手托日輪的。在密教中,日光菩薩被置于胎藏界曼荼羅內(nèi),這時他的密號為威德金剛。其形相為身肉色,菩薩形,左手執(zhí)寶幢,右手結(jié)與愿印,坐于赤色蓮花上。月光菩薩是藥師佛的另一脅侍,全稱月光遍照菩薩。單獨(dú)出現(xiàn)的月光菩薩像也不多。而作為脅侍菩薩,與釋迦佛的脅侍文殊、普賢,阿彌陀佛的脅侍觀音、勢至幾乎沒有什么大的區(qū)別,只是手中持物略有不同。月光菩薩手持帶有半月的青蓮華,或是手托一輪明月。在密教的金剛界曼荼羅內(nèi),他密號為清涼金剛。這時月光菩薩的形象為身白色,左手作拳安于腰邊,右手持蓮,上有半月。在胎藏界內(nèi)的月光菩薩,其形相是身黃色的童子形,左手持附有半月的細(xì)葉蓮花。